农业类大学哪家强?国内30所农业类大学实力大比拼

作者:小编 添加时间:2024-12-08 19:03:36

  高层次人才队伍以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决定了一所高校教师队伍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高度。我们主要分析这些高校2016年-2018年新增的国家杰青入选者数量以及1994年-2018年国家杰青入选者毕业院校统计的情况。

  虽说排行榜不能完全准确的反映高校的实力和潜力★★◆,但是对于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综合2019年国内武连书、校友会和邱均平等三大排行榜进行综合排名(将三大排行榜取平均值)。

  可以看出◆■:中农在国家奖方面有较大优势■■◆◆◆,而教学成果奖和国自然立项数目方面,南农和华中农大均是中农的有利竞争者;同时◆★◆■★■,华南农业大学和福建农林这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表现不俗。

  从2016年-2018年国自然立项数目来看■◆★■■:华中农大处于领先地位,共有630项;中农◆◆■■◆■、西农和南农立项项目均在500项以上;华南农大三年获批400多项,福建农林也立项有300多项,表现不俗;

  近年来,国家一直对农业方面十分重视,无论是每年的一号文件◆■★,还是最近的新农科,无不显示农业学科在整个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于新农科建设的要求是,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并且要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的涉农专业★■。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农业大学在我国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农业大学,一类是省属的农业大学。

  本文同时选取了其他省属农业类高校,其中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他农业类大学均属于双非高校◆■★◆■◆,如: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21所农业类高校。

  以1994年-2018年国家杰青入选者本科毕业院校数量来看:华中农大最多,有30人;中农次之,达到27人;南农、西农、湖南农大和山东农大均有10人以上;其他农业院校在10人以下;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家奖和国自然项目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农业院校的第一梯队,且在国际有较大的知名度■◆■;华中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在这些方面紧追中农,尤其是在有些方面超过中农◆■★,近年来发展迅速,不可小觑;西北农林较华中农大和南农稍逊一筹■◆,但仍然保持有一定的实力,若在双一流建设中抓住机遇,未尝不可更进一步◆★◆★■◆;而华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双非高校,发展尤为迅速◆◆◆★★,在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或可进入双一流建设;其他农业高校如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也在不同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国家科技奖、国家教育成果奖以及国自然项目可以反映高校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以及科研经费等方面,进而反映高校的实力和发展潜力。

  从入选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来看:中农,10个;南农和华中农大各8个;西农★★,7个;华南农大◆★■■★■,5个■■;北京林业大学◆■★◆■,6个。这项来看,中农在国内农业院校中处于第一,而南农、华中农大和西北农大处于第二梯队,而华南农大这所双非高校完全不弱于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大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发展势头迅猛。

  从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来看:南京农大最多◆★■◆,有3项;中农、华中农大、华南农大和福建农林各获2项;西农、北京林业★■、南京林业等11所高校获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因此,关注我国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农业大学的发展◆◆■■★。本期青塔统计和分析了国内农业类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家奖励、国家自然项目等方面的情况,以期为我国农业院校之间的对比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部属农业类大学主要有★★: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的南京农业大学,哈尔滨的东北林业大学,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中◆★■◆★■,中农和西农均为985、21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余四所均为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可以看出:中农和华中农大在人才培养方面遥遥领先,南农和西农次之,东北农大、四川农大和华南农大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加强◆◆★★★。

  农业类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从规模上来说,我国现有农业院校120余所,在2600多所高校中占据较低比例,但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存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关标签: 农业大学全国排名

上一篇这场高规格农业论坛上 蒙牛提出三大举措“强乳兴农”

下一篇青海乐都区以农业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